外卖堂食“双标”乱象丛生,消费者权益谁来守护?

发布于:2025-07-18 阅读:1
近日多家媒体报道,不少餐饮店实行堂食外卖“双标”,鲜肉变冻肉、现炒成加热。此乱象不仅欺骗消费者,还漠视食品安全。解决问题需监管部门加大执法,平台规范管理,商家诚信经营,共同保障消费者权益,促进行业健康发展。
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外卖成了许多人饮食消费的重要选择。然而,近期多家媒体报道,不少餐饮店堂食与外卖存在“双标”现象,让消费者颇为心寒。

外卖堂食双标

记者走访多地发现,“双标”现象相当普遍。在烤串店,堂食是当天现宰的羊肉,新鲜蔬菜现洗现烤;外卖则统一用冷冻肉,先油炸再电烤。在主打“现炒”的小碗菜店铺,堂食时厨师现场翻炒,外卖却直接从冷藏柜取预制菜加热。辅料方面差异明显,如天津某菜馆,堂食炒菜用压榨花生油、当年新米,外卖则用桶装调和油和廉价陈米。价格上,酒水饮料外卖比堂食高近50%,且常标注“单点不送”。分量与加工流程也有“缩水”,像“鱼香肉丝”外卖分量比堂食少20% - 30%,加工方式也不同。此外,外卖餐具安全隐患突出,变形、异味、毛刺、霉点等问题常见。

商家实行“双标”策略,主要是为压缩成本、提高出餐效率,缓解平台竞争带来的成本压力。平台大额补贴使订单利润压缩,商家为维持利润,只能在食材上做文章。但这种短视行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,也让菜品品质大打折扣。

消费者权益

“双标”现象危害极大。对消费者,不仅经济受损,还面临健康风险,劣质食材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,长期如此会降低对餐饮行业的信任。对商家,短期或获利,但长期会透支品牌信誉,被市场淘汰。若“双标”成行业潜规则,整个餐饮业口碑将受影响。

要解决这一问题,需多方合力。监管部门应强化对外卖全流程监管,建立食材采购到配送的追溯机制,对“双标”行为严厉处罚,提高违规成本。可推广“明厨亮灶”线上化,让商家不敢违规。平台要加强对店铺监管,要求商家清晰标注“预制菜”“现场制作”等商品属性,守护消费者知情权。同时优化配送时效要求、评分机制、抽成机制,避免逼迫商家搞区别对待。消费者自身要增强维权意识,遇到“双标”积极投诉举报,倒逼商家规范经营。

餐饮行业监管

堂食和外卖应享有同等品质和尊重。希望在各方努力下,“双标”乱象早日消失,让消费者无论堂食还是外卖,都能吃得放心、公平。毕竟,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,只有用真心和诚意对待每一位顾客,才能赢得长久的口碑和市场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外卖堂食双标 消费者权益 餐饮行业监管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