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风过后海滩现大量生蚝,专家提醒勿盲目食用

发布于:2025-07-22 阅读:0
7月21日,台风“韦帕”过境后,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街道海滩现大量生蚝。居民赶海“爆桶”,但专家提醒,这些生蚝可能有污染、变质等风险,还可能存在人身安全隐患,且会破坏海洋生态,建议谨慎对待。

7月21日,台风“韦帕”过境后,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街道附近海滩出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:大量生蚝、蛤蜊等海鲜铺满海滩,吸引众多居民前来赶海,不少人“爆桶”而归,这一景象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热议。

生蚝

视频画面中,海滩上到处都是生蚝、蛤蜊等贝类海鲜。尽管下雨,也抵挡不住市民赶海的热情,人手一个桶,大家都在感叹“捡不完,根本捡不完”,仿佛实现了海鲜自由。然而,这看似“大自然的馈赠”,实则隐藏着诸多风险。

台风往往伴随暴雨,陆地污水、工业废水、农药残留等会随雨水流入海洋,导致近海海域水质短期内恶化。生蚝作为滤食性生物,会富集水中的有害物质,如重金属、致病菌等。食用受污染的生蚝,可能引发食物中毒或肠道感染。而且,被冲上岸的生蚝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,可能已经死亡或开始腐败,产生的毒素即便高温烹煮也难以完全去除。

食品安全

此外,海滩上的生蚝来源不明,部分可能来自养殖场,也可能是野生品种。野生生蚝生长环境不确定,可能携带更多寄生虫或病原体。若生蚝来自受赤潮影响的海域,还可能含有贝类毒素,严重时可危及生命。

除了食品安全风险,台风过后的海边环境也十分危险。海边风浪仍然较大,暗流涌动,有被风浪卷走的危险。退潮后,沙滩上可能残留玻璃碎片、铁钉等尖锐物品,容易导致脚部或手部受伤。近岸海水中还可能出现水母、海胆和海蛇等危险海洋生物,它们的毒液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。

随意大规模捡拾生蚝还会破坏当地的海洋生态系统。生蚝在海洋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过度捡拾会影响其种群数量和分布,进而影响海洋生物的自然繁殖和生长,破坏海洋生态的平衡。

海洋生态

如果市民仍想捡拾生蚝,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降低风险:观察生蚝状态,活的生蚝在触碰时会微微闭合外壳,若外壳始终张开且无反应,则可能已死亡,不宜食用;选择清洁海域,尽量避开靠近工业区、排污口或洪水泛滥区域的海滩;食用前用刷子清洁外壳,并彻底煮熟(沸水煮5分钟以上),避免生食;适量食用,以免摄入过量污染物。

多地海洋与渔业部门已展开巡查,提醒市民注意安全,并加强对近海污染情况的监测。部分沿海城市还组织人员清理海滩,防止腐烂海鲜影响环境卫生。

对于这一现象,网友意见不一。有人觉得是“天降福利”,也有人认为是“潜在危险”。但无论如何,我们都应保持理性和谨慎,莫让口腹之欲成为健康隐患。在享受自然带来的乐趣时,也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,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和海洋生态环境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台风 生蚝 食品安全 海洋生态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