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时7天!误入珠江的中华白海豚成功获救

发布于:2025-08-01 阅读:0
7月25日,广州市民发现中华白海豚“小白”误入珠江。历经7天,在众人接力救援下,7月31日20时24分“小白”成功获救。它健康状况差,是老年个体。中华白海豚误入内河不罕见,此次救援彰显众人守护珍稀动物的决心。

2025年7月31日20时24分。广州番禺洛溪大桥东侧水域。一张渔网轻轻合拢。一头名为“小白”的中华白海豚,在众人焦灼目光注视下,被安全托离江水。这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达7天的险途,画上了温暖且充满希望的句号。

中华白海豚

“小白”的踪迹最早于7月25日被报告。广州市民在江高公园附近水域发现了它。7月29日,它又在金沙洲大桥下现身。无数市民为它的命运揪心。但珠江水系复杂,追踪工作困难重重。

7月31日早上8时多,太古仓码头传来线索。有市民称7时多曾发现疑似白海豚的身影。转机出现在13时9分。陈宇凡与王文浩在洛溪大桥旁边散步时,发现江面有异常动静。陈宇凡立即拍摄视频,并将视频发到公司技术交流群。工程师何晨东看到视频后,想到之前白海豚误入珠江死亡的新闻。当即放弃午休,与同事杨雅迪赶往江边,同时让陈宇凡报警。警察赶到现场,确认是“小白”后,马上将现场情况传递给相关部门。

此后两小时,王文浩、杨雅迪、何晨东、陈宇凡成了江岸上的“哨兵”。他们一边联系渔政部门,一边紧盯江面。“小白”游得越来越费力,一两个小时才挪一公里多。众人满是心疼。

15时30分,记者接到何晨东的报料。16时许赶到现场,发现“小白”已游离原位。何晨东与王文浩领着记者沿江寻找,终于在洛溪大桥西侧水域发现徘徊的“小白”。此时,4艘渔业救援船已在待命,白海豚困在堤坝合围的角落。

在此后的几个小时里,救援方案逐步确定。洛溪大桥西侧水域狭窄,适合下网捕捞。其中两艘救援船慢慢靠近,试图找机会围网,但“小白”总在船靠近时游开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每个人的心都揪着。

19时,“小白”突然从堤坝的一个缺口游了出去,进入洛溪大桥东侧水域,4艘救援船紧紧尾随。20时24分,在4艘船配合下,救援人员终于成功用渔网将其兜住,并被缓慢拖到安全区域。

救援

随后,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方亮对“小白”进行了初步体检。确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。珠江口有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,每年约有1至3头会误入内河。

体检结果不容乐观。“小白”非常老了,牙齿、牙床基本磨平,身体消瘦,肋骨凸出,身上有伤痕。体表出现的斑点是长时间滞留淡水的典型症状。方亮解释,误入内河的多为老年个体,而“小白”在淡水环境中已至少挣扎7天。

方亮说,珠江水系复杂,追踪这头白海豚很困难。7月25日、30日都接到报告并出动人员搜寻,但最终它都失去踪迹。这次能成功施救,群众的及时报告至关重要。

中华白海豚进入内河并非罕见现象。今年2月,有市民在北江石角渡口至清远水利枢纽段发现过一只中华白海豚。方亮介绍,这些误入内河的白海豚,大多会沿着河流向上游行进,直到遇到阻碍才停下,且极少能主动游回大海。至于它们逆流而上的原因,目前尚未有共识性的研究结论。

针对误入内河的白海豚,救援方案会根据其自身状况及河道情况综合制定。主要有三种方式。若白海豚距离入海口较近,可采取驱赶方式将其赶回大海,此前已有成功案例。若距离入海口较远且难以通过驱赶返回,会考虑实施捕捞救援。若其身体状况良好且有游回大海的趋势,也可以采取引导式驱赶。

市民如果发现白海豚踪迹,建议第一时间向相关政府部门报告。可拨打广州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值班电话:020 - 86393467进行反馈。同时避免大声喧哗和灯光照射等物理刺激,也不要对中华白海豚进行投喂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中华白海豚 珠江 救援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