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地汽车“国补”暂停与重启背后的原因及影响

发布于:2025-08-19 阅读:0
近期多地调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,部分暂停“国补”,部分又重启。资金消耗过快、市场投机行为等是暂停主因。紧凑级车型受冲击大,后续政策或更规范精准。消费者购车成本或有变化,国补调整有望促进行业良性发展。

近期,汽车“国补”政策的调整成为了汽车市场的热点话题。全国多个地方对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进行了调整,多地出现了“国补”暂停与重启的情况。

汽车国补

进入8月份,青海省、贵州省、内蒙古自治区多地暂停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。其中,内蒙古部分地方政府不仅暂停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,还暂停实施汽车报废更新政策。8月17日,湖北省武汉市、襄阳市发布公告,汽车置换更新政策自2025年8月19日24时起暂停实施,8月19日前购车的消费者需在8月31日前完成登记并提交申请,不过汽车报废更新政策将继续实施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各地政府暂停实施置换更新政策并非终止。例如,贵州省8月6日发布公告称,因平台系统技术升级改造,全省汽车置换更新活动停止执行,具体开放时间另行通知。更早之前,湖南、河南、安徽等省份内的多个地区,以及重庆、许昌、惠州、沈阳等多个地区也已暂停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。

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吴盖7月25日表示,今年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。今年1月和4月,财政部已分两批累计预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620亿元。近期,财政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测算确定了各地区2025年资金规模,并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,剩余资金将在10月份下达,支持各地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。

与“国补”暂停并行的是,多地政府又重启了“国补”。8月18日,湖北省武汉市商务局官网将上述暂停“国补”的公告撤回了。近期,甘肃、广西、重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也已经重启,普遍采用“先领先得”机制,并对资金额度进行规划。

汽车市场

一些地区还调整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的申领方式,河北、云南等地区推出了汽车补贴限量“抢券”模式。

国补叫停的原因,资金消耗过快只是表象。今年中央共下达了3000亿的国补资金,但上半年还没结束,既定的金额消耗已经高于1500亿,超过总预算的50%以上。赶上“618”大促,预计6月单月就将消耗500亿,如此一来上半年支出占总预算比例将高达70%。而在巨额补贴吸引下,部分车商或个人通过套利骗补等非正当行径,变相加速了补贴额度的消耗。有接近政策制定部门的人士明确指出,0公里二手车问题是此次国补暂停的关键原因。这种行为不仅对国补政策的公信力形成挑战,也侵害了正常购车的消费者应有的权益,同时加剧了市场内卷。

国补暂停后,最先冲击的是紧凑级车型市场,15万元以下的车型受冲击最为显著。一方面,紧凑级车约占乘用车市场35%-45%的份额,是最大的细分市场,影响的消费人群最多。另一方面,这部分消费人群对价格敏感度更高,补贴的取消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购车决策。而对于车企来说,15万以下的车型利润空间有限,在价格战压力下,很难给到国补力度的补贴,销量数据也会相应承压。此外,价格更低的A00级和A0级市场也将受到毁灭性打击。

对于消费者而言,没有了国补购车成本将直接增加。一部分消费者会赶在国补窗口关掉前抓紧时间置换新车,也有一部分消费者选择静观其变。不过,消费者其实不必过于担忧。国家政策明确到今年年底才会终止补贴,地方也表示会陆续拨付补贴款项。而且,假设国补就此终止,车企也会留出相应的缓冲时间。

汽车政策

大致可以肯定的是,国补不会戛然停止,但调整是必然的。后续资金补齐后,会在使用调度上进行重新规范,比如对于购车人群的审核机制更加严格、提升监管的力度等,国补会更强调“对号入座”,精准下发。目前已经有了相关应对措施,零公里二手车的整治动作也已经逐步启动。随着这轮政策的公平化、透明化,真正能够引领市场走向的真实需求将露出水面,并倒逼车企远离价格战,回归价值战,从而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汽车国补 以旧换新 补贴政策 汽车市场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