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稷山农村公厕“建而不用”,政府通报整改追责

发布于:2025-07-21 阅读:0
央视曝光山西稷山农村新公厕‘只能看不能用’现象。稷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,实地核查后情况属实。立即部署整改,全面排查公厕使用管理,落实长效机制,确保设施开放,同时纪委监委对失职人员追责问责。

近日,央视《财经调查》栏目曝光了山西稷山县农村出现高标准公厕“建而不用”的怪事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

农村公厕

据报道,栏目组接到群众举报,村里投入不少资金建成的新公厕常年挂着锁、关着门,成了村民口中“只好看不好用”的摆设。一边是崭新的公厕“铁将军把门”,一边是村民无奈继续使用“脏乱差”的老旧旱厕。

记者实地调查发现,部分公厕外观设计精巧,选址也贴近村民日常活动区域,单从规划上看,确实考虑了便民需求。可就是这些本应常年开放、随时能用的公共设施,却被长期闲置,当地村民们只能看,不能用。

例如吉家庄村,作为示范村和未来乡村建设项目的试点,其新建的公共厕所各项设施配置完善,但日常并不会开放,只有当村子里有活动的时候才会开门给村民使用。村委会工作人员称,这样做只是为了省却日常清理的麻烦。

此外,记者在“政府购买服务信息平台”上查到,“稷山县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项目(新建公厕)合同公告”显示,采购人为稷山县农业农村局,合同金额230.28万元,计划新建23座公厕,资金来源于政府资金。然而,当记者前往农业农村局询问公厕位置时,却未得到明确答复。

整改追责

在稷山县多个村镇走访发现,类似“建而不用”的情况普遍存在。一些新建公厕内全新的设备一应俱全,但因使用会产生费用,且担心村民素质不高带来维护难题,导致村民仍使用老旧旱厕。

农村公共厕所的建设与管理,看似小事,却直接关系着群众的身体健康、乡村的环境卫生,更连着老百姓的生活品质。2021年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(2021—2025年)》中明确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公共厕所,落实管护责任。2022年8月,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也要求农村公厕“用得上、常受益”。

7月21日,山西稷山县委宣传部发布情况通报,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央视报道,立即组织实地核查,情况属实。随即召开专题会议,安排部署整改工作,对全县农村公厕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排查,落实资金、人员、制度等长效管理机制,确保农村公用设施正常开放。同时,县纪委监委对相关失职失责人员进行严肃追责问责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山西稷山 农村公厕 建而不用 整改追责

相关文章